首页| 要闻 | 图片 | 评论 | 中心组学习 | 文化大讲堂 | 部门 | 基层 | 企业 | 领导论述 | 专家解读 | 重要文章 | 工作简报 | 活动指导|“8337”发展思路|书记邮箱
优化创业就业环境 构建美丽幸福家园——对新区转移农民创业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的调研
日期:2013-12-16       来源: 康巴什新区党工委宣传部 白海龙     【字体: 】 【颜色:黑色 红色 灰色】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就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特别是转移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构建和谐新区、魅力新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过去的几年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多渠道、多方位增加就业岗位,转移农民的就业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但是,在新的形势下,转移农民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如何进一步加强对转移农民创业就业的引导与技能培训,变劳动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将是我们值得深思并为之努力的方向。

  转移农民创业就业现状

  已就业人员就业渠道单一,就业率低下。从新区转移农民的就业情况分析,已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园林、环卫等技术要求低的行业,整体就业率低下。同时,转移农民创业只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和建筑等领域,创业思路不够宽泛。

  未就业人员文化水平低、技能低。资料显示,转移农民中现有劳动力4854人,其中已就业人员2644人、在校学生460人、未就业人员1750人。从文化程度来看,未就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1人,占总数的4%;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64人,占总数的9.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231人,占总数的70.3%;从年龄结构来看,未就业人员中以“40、50”人员居多,占一半左右;从就业技能来看,有一定就业技能的寥寥无几。总体来说,未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40、50”人员且文化程度和技能较低的人群上。

  转移农民创业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转移农民创业就业引导和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很多,宏观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转移农民自身技能素质,都直接关系到转移农民创业就业引导和技能培训的规模和程度。经调研,影响转移农民创业和就业的因素主要有:

  守土守旧与择业观念的双重影响。一是转移农民多年来农耕劳作形成了对土地的依赖;二是不愿进城或进企业打工,部分转移农民的小富即安思想较重,恋乡情结较重,不愿意走出去,导致了信息相对闭塞、市场意识不强,转移农民缺乏创新创业的勇气和精神,形成了“本地就业嫌钱少,外地打工创业怕想家”的观念。

  转移农民自身素质和技能较低。目前,新区转移农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不高,职业技能素质偏低,已不能适应二三产业加速发展的要求。同时,转移农民期望值过高,存在相互攀比现象,珍惜岗位意识较弱,就业稳定性差。

  工资水平与技能水平的相互制约。当前转移农民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工资水平与技能水平的相互制约。转移农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是成为二、三产业工人进行创业。因此,企业职工的工资福利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转移农民就业的动力。同时,由于新区转移农民劳动力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很少,大部分是“40、50”人员且都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与当前劳动力市场正在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的要求严重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发展,起点就处于劣势。

  新区二三产业带动就业作用有待提高。目前新区二三产业仍然难以满足“40、50”人员和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岗位需求,多数“40、50”人员只停留在保安、物业管理等看似轻松又“体面”的岗位上,企业提供的岗位和劳动力就业意愿之间存在差异,供求对接不尽顺畅,提供岗位的数量、质量有待增加,转移农民可选择空间较窄。

  转移农民自主创业氛围较为淡薄。大部分转移农民习惯于依附性就业,缺乏自主创业意识,一小部分有技能、有创业愿望的自主创业者缺乏资金等基础,组织化程度低,自主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业热情未能被调动起来。

  培训基础薄弱,师资和经费缺口大。目前,新区转移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主要依靠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筹办开展菜单式培训。通过设定培训专业、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在人员达到一定规模时进行培训,局限性大,未形成灵活性的培训格局。

  促进转移农民创业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促进转移农民创业就业、保障转移农民持续增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从体制机制、政策和工作体系上加以保证。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在转变转移农民思想观念方面想办法。一是政策宣传引导转变观念。可通过新区理论政策宣讲团、哈巴格希街道社区党校,在人群聚集的公园、广场或活动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把通俗易懂的创业就业政策、方针、理念和形势送到转移农民的身边,切实帮助进城农民摈弃“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的思想意识。同时,结合《康巴什新区千名党员“下基层、转作风、促就业、惠民生”活动实施方案》,新区1574名党员干部帮扶1109名未就业人员时进行“一对一”沟通,切实转变其思想观念;二是典型示范带动转变观念。通过参观身边实实在在的典型事例,来帮助转移农民树立自主择业和竞争就业的观念,营造浓厚的创业和就业氛围。如格德热格村贾天宝,原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园林绿化工人做起,经过自身一点一滴的努力,发展成为带领几百人从事园林绿化、园林养护的包工头,引领群众走在发家致富的小康路上。

  在提升转移农民就业能力方面勤思考。一是开展实效化培训提升能力。对转移进城农民的家庭成员、年龄结构、文化基础、个人特长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要素做到全方位了解。针对转移农民就业技能普遍较低,急需迫切提升的现状,与专业培训学校合作,以百姓家门口课堂为载体,以转移农民技能需求为宗旨,以提升就业技能为目标,开展“菜单式”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简单、管用的各类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使进城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提升转移农民的基本就业能力。二是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就业能力。对于创业能力较强的转移农民,可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贷款、跟踪服务相结合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帮助进城农民主动适应城镇就业环境,做到就业一户、稳定一户、增收一户。

  在拓展创业就业空间方面求突破。一是结合转移进城农民的意愿,借鉴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建设多功能农贸批发市场、综合产业园和食品加工园等创业就业平台,投用后优先向转移农民优惠提供。如北京新发地鄂尔多斯农贸产品交易中心商业产权优先转移农民购买或进驻经营、打工,鼓励他们创业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发展三产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城镇化快速提升产生的城镇管理职能,鼓励和扶持有意愿的转移农民参与三产服务行业,重点在餐饮服务、园林绿化、环卫保洁、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安置转移农民就业。如在统筹城乡园区健康民俗美食街创业或吸纳转移农民就业的,给予租金补贴、税费及相关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目前在美食街创业的已达到9家,实际吸纳转移农民8人创业34人就业。同时结合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推进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三是支持和鼓励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这些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不高,只作必要的技术培训就可就业,增加农民进城就业的机会。

  在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方面动脑筋。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顾虑。针对进城农民对于惠民政策能否持续保障的担忧,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就学、就医、社保、住房、养老、公共文化、社区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管用的措施,消除转移农民的后顾之忧。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当前创业最突出的就是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对此,应加大农村金融支农力度,增加小额贷款幅度,对转移农民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提供2—5万元不等的小额担保贷款,并出台相关创业奖励政策予以扶持。同时,对于转移农民创业,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审批程序,为转移农民创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普惠性政策的落实,让进城农牧民与城镇居民同等享受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使他们心理上主动接受城镇,情感上主动融入城镇,生活上及早适应城镇,观念上消除城乡差别,真正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三是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和正常增长机制,促进转移进城农民工资合理增长。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从制度上保障转移农民合法权益。

  在城乡体制改革方面求创新。一是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打破和消除城乡体制。应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废除农业、非农业户口之分,使就业竞争不再受身份限制。二是加快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全面推行面向所有农业就业人口的教育、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障,拆除所有阻碍农民进城的因素,让他们和城市居民在同样的规则上公平竞争和发展,真正融入、适应城市生活。

                                                                                                     (作者为哈巴格希街道党工委书记)

  

 
主办:中共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工作委员会 电话:0477-8599810 传真:0477-8594000
E-Mail:kbsweb@ordos.gov.cn 技术支持: 0477-8107283
蒙ICP备11002510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辩率 真彩32位浏览